Pages

Wednesday, April 30, 2014

五齣

Miele (Italy/France) 甜蜜蜜安樂死

作為導演Valeria Golino首作實是非常出色的作品,她本身是演員。關於安樂死的故事,沒有太多頻死及床邊彌留的畫面,故事重心在女主角Honey/Irene身上,很能獨當一面的女演員。外貌標緻,身型美好。原來The Best of Youth時已看過她的了。

配樂攝影及故事橋段都很不錯,沒有令人覺得太刻意。

其實故事不太沉重,不過是今年電影節唯一一兩齣看得我流淚的電影(很少可啊,平日看十居其六都看到哭)。感動的或許是Carlo Grimaldi和Irene(Honey)那段故事。想安樂死的人原來沒有患上絕症,Irene極力去違反其"職業操守"去幫助他,結果事與願違。

喜歡常聽音樂又愛海的Honey。有些演員就是有其獨特之處,令你再去看她的電影。

Triptych (Canada) / Triptyque 三摺畫

(a contemporary urban saga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Michelle, a schizophrenic bookseller, her sister Marie, a singer and actress, and Thomas, a German neurologist and Maries future husband) - imdb

也是很不錯的一齣。是黃色雷暴轉黑色雷暴冒著生死(真誇張)搭了過百元的士去看但都錯過了頭十多分鐘的電影。

三段故事都動人。

Marie那段尤其令人細味。一個歌手有一天可能不能再唱歌,而心願除了是得到醫治之外,就是去尋回父親的聲線,因為她千方百計也記不起亡父的聲線。令人驚訝的是,原來其父的聲線就在她的聲線中找出來。

Only Lovers Left Alive (UK/Germany) 永生情人

近乎完美的opening,喜歡到死,不過之後就不外如是。

沒有看過Twilight那系列的殭屍片,和網友lu同場一起看,她是Twilight粉絲,看後問她,兩齣沒有太大相同之處吧,她說都很不同。其實我想看有大部分原因是Tilda Swinton。她飾演女主角Eve,和(lu說現在很紅的)Tom Hiddleston飾演的Adam是千年情人,認真的拍攝加上笑聲不絕的劇情,其實是不錯的,但它不會是一齣令人很喜歡的電影。

攪笑場面有血淋淋的雪條、去醫院買血、護照和出生年月、地下音樂朋友、搭飛機後累得要死等等。

沒有悶場,富娛樂性,都值得一看。

Mia Wasikowska 飾演Adam妹妹Ava,沒有以前的氣質了,對上一兩齣看她的演出有很喜歡的"Restless",另類一點的"The Kids Are All Right"和不太喜歡的"Stoker"。

Jim Jarmusch導演及編劇,以前也看過他的電影,不過沒有特別喜歡的作品。

Child's Pose (Romania) / Pozitia copilului 怪獸慈母心

Berlinale獲Golden Bear Award,的確實至名歸,故事及演技都值得稱讚。富裕家庭被溺愛的兒子闖出大禍,母親千方百計(應該說是不擇手段)去幫他修補幫他贖罪,飾演母親的演技獲各方讚賞。

上流社會人士總有他們的辦法,犯了大錯也有各種方法去解決。

一個因車禍而喪子的母親,一個reckless driving車死孩子的兒子母親,兩種承受不了的傷痛,也是她們的責任嗎?

Before the Winter Chill (France/Luxembourg) / Avant l'hiver 冬日危情

主要是捧Kristin Scott Thomas的場, 結果是有點納悶。完場時聽到兩個觀眾在說:無病呻吟的中產

故事 - Lucie presumes that her husband Paul - an older neurosurgeon - has an affair. Indeed, Paul behaves strange lately, but the truth behind it is dark and complicated - imdb

或許兩主角的故事未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,不過故事發展是有細心舖排過的,尤其是年輕女子Lou(Leïla Bekhti)的出現。男主角Daniel Auteuil(Paul)也是為人熟識的法國演員,和Kristin Scott Thomas(Lucie)也匹配。得到的永遠不懂珍惜,身在福中就是不知足,多年好友最愛是自己的妻子,當然看得火遮眼。

故事後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原來Paul一直是Lou和友人的犯罪目標,好險。


Monday, April 28, 2014

Candle Light

Happy Birthday to you dad! 在網上燃點了一支蠟燭來紀念你 ^_^
 
----------------
 
人生中有些路,可否skip去不用走?
 
 

失魂 Soul

今年電影節看的唯一一齣台灣電影,主要都是因為有張孝全,而且又有人喜歡台灣電影。
結果有人開首睡了大半小時。
攝影為中島長雄,本以為是日本攝影師,原來是導演鍾孟宏自己的化名。攝影應該是全片最值得欣賞的地方。故事其實也不錯,不過節奏較慢,而且像走藝術路線,不是一般觀眾會欣賞。我自己則覺得還可以,只是不算喜歡。
演員有王羽、張孝全、陳湘琪、戴立忍。其實不太認得王羽,差不多片末有人看得出才說出來。他於斧山電影節奪最佳男主角,可謂寶刀未老。
故事開首其實蠻有其引人之處,有點懸疑有點鬼魅。然後變得驚慄及恐怖,不過其後又有點像偵探或劇情片。角色人物不多,主要就是兩父子和其他幾個人物。

台灣山區總有它獨特的味道,加上一點靈異和暴力色彩,電影有其特別之處。第一次看此導演的作品。
電影代表台灣角逐2014年第8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。

Thursday, April 24, 2014

Monday, April 21, 2014

Quote

"To send light into the darkness of men's hearts - such is the duty of the artist." ~ Schumann

Saturday, April 19, 2014

Miss Violence 暴力小姐

不可以說是很喜歡的一齣,只能說是不會忘記的一齣,因為無論故事、情節和鋪排都是那麼令人揮之不去。

來自希臘的電影"Miss Violence",全片色調一致地單調,沒有什麼色彩。

看故事簡介時只大致知道開端是說什麼,沒看到尾的話是不會知道有多令人咋舌。雖然其實看下去都大概猜到是什麼一回事。家中舉行慶生,十一歲女孩蛋糕還未吃便趁家人在拍照時在露台一躍而下,頭破血流。

其後家中各人生活好像沒有太大改變。然後一直看下去我也在想,家中只有一個又是父親又是祖父的男人,其餘的都是女人,有妻子,有女兒也有孫女兒,究竟什麼關係,什麼樣的情況?
故事一層一層地如洋蔥皮地揭下去,越看越令人不安。祖父兼父親原來不但像個獨裁者,薪金不算高只當個辦公室會計或什麼卻可養活一家七口。

不聽話的不可在飯桌上進餐,女兒想有什麼「行動」嗎,連房門也得拆下來:這個家沒什麼秘密。

社會福利部的人員上門家訪也找不出女孩自殺因由,即使什麼看來都不太正常。

殘酷的故事,心寒的情節,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齣。

Friday, April 18, 2014

What Matters In Life

"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." ~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  (1927-2014) ~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 

Thursday, April 17, 2014

We Are the Best! 我們是天團!


瑞典來的電影Vi är bäst! ,著名導演Lukas Moodysson(也是小說作家)大家或都看過他的作品了。之前看過他一兩齣電影,較深刻的有Lilja 4-everContainer
 
Storyline: Three girls in 1980s Stockholm decide to form a punk band -- despite not having any instruments and being told by everyone that punk is dead (imdb). 故事改編自導演太太Coco Moodysson的原創graphic novel “Aldrig Godnatt” (Never Goodnight),有點根據她的童年而創作的,生於1970年的Coco,難怪她寫的女孩青春成長期和我的那麼相似。相信不少七十後女子也和我一樣會很喜歡此片。
三個小演員經過多輪audition,但其實導演一早有直覺知道她們就是最合適人選。男仔頭心地不壞反叛想玩玩也是我的成長經歷。三個女孩角色分別是單親的Bobo,自己剪髮其實有個美人胚子的Klara和乖乖女基督徒Hedvig。
全片都充滿笑聲,很好玩很有趣,什麼都不怕的女孩,什麼都不怕的年代,令人回味。

女孩子最會吵架的時候就是嫉妒和男孩子,不過友情最重要,半程地車的時間便什麼都過去了。

很喜歡很有趣的一齣。

Tuesday, April 15, 2014

The Past 伊朗式離婚

又一齣不要錯過的電影節電影,不過中文片名很趕客。會上正場(已經上了?)
 
來自法國及意大利的電影,由著名伊朗導演執導。一時攪錯,我以為之前香港上映過,原來那是"A Separation"(伊朗式分居) ~ 相信這回"The Past"的中文譯名都是因為前作吧。有機會一定會看"A Separation",上星期六明珠台晚上有播的,不過都是錯過了。
 
很好的劇本和故事,加上絕佳的演出,尾段更有調查/偵探式的故事線,加上節奏恰到好處,令電影更具吸引力。
中文片名道出故事的開端及來龍去脈,不過英文片名(或法語的Le Passé)更能道出故事想說的東西,「過去」才是問題所在。故事中各人都想放下過去重新生活,展望未來,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及包袱,正是每個人都未必能夠面對的問題。
 
電影越看越吸引人,尤其是後半部,令人百感交集。男主角之一Samir()拿著前妻的香水去醫院,望能盡一點力令她甦醒;Marie女兒Lucie()極度罪疚感,因為她以為自己害(死)母親男友的前妻;Samir覺得Marie一直未能放下前夫Ahmad();還有電影中兩個小孩子。最終一幕因自殺而昏迷多時的Samir前妻(相信)嗅到熟識的香水然後流下眼淚,看得人鼻子一酸。
 
放下過去,有誰做得到?
2013 Cannes Film Festival提名Palme d'Or,最終奪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。女主角更於Cannes 2013奪最佳女主角。頗喜歡她的面孔,也會演戲。看真點其實一眾演員都不簡單,也蠻有背景。
 
電影代表伊朗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未獲提名。
 
大學教授/電影學者David Bordwell也說很喜歡Asghar Farhadi的作品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More from The Guardian
 
 

Sunday, April 13, 2014

Quote

Either write something worth reading or do something worth writing. ~ Benjamin Franklin

Saturday, April 12, 2014

Inside Llewyn Davis 知音夢裡行

今年電影節最喜歡的電影頭三位。Coen Brothers的作品大都不會令人失望,這次更可能是最喜歡的Coen作品。

初看故事以為是真人真事,原來是fiction。喜歡這個故事,某程度上也是個勉勵人生的故事,也很喜歡電影的OST,一定會買。

都是第一次看男主角(來自危地馬拉)的演出,他本身也是在一個名為"Blinking Underdogs"的樂隊作主音及結他,聲線很不錯,在此片中也演得出色,也許正是因為他那不太為人熟識的面孔,演繹這個藉藉無名的民歌歌手就是恰到好處。

電影中不少幽默及笑位,Coen Brothers都悉心安排,攝影(Bruno Delbonnel )更是非常值得欣賞。

近年頗為欣賞的在電影中戲份不多,不過她的角色造型及聲線(是她本人吧)都很六十年代,亦非常令人信服。她飾演的Jean和飾演的Llewyn Davis那條故事線也令人留下印象。

還有客串一角,也算不錯。一角又怎會不帶來笑聲。還有探訪父親及在他面前獻唱那幕也不會令人忘記。
電影其中一個主角其實是那頭貓(應該是兩隻才對?),牠的戲份不少,也每每給人歡笑。特別喜歡牠在 subway那幕,記得牠的POV嗎?

要以藝術以音樂等窄路為生從來不易,在六十年代的美國也一樣。沒有自己的住處,要四處睡在朋友家的沙發上,想跑回去行船嗎 ?連要續証的錢也差點籌不成,想繼續有性格有自我,被邀去好友家作客對方要求來個獻唱又竟忽然發洩不滿,不是個個朋友都可以接受。

幫前女友(Jean)先付墮胎的費用那幕令人啼笑皆非。

也喜歡Llewyn Davis到芝加哥自薦在經理人面前demo那幕,這樣出色也被人勸說回去和組合合唱,令人氣餒,也是現實的寫照。

上正場要看啊!(忘了說,電影在Cannes 2013奪Grand Prix的)

memorable quote: And what, just exist?

電影官方網頁

Official Trailer

imdb連結

Rotten Tomatoes有95% 絕無花假

Guardian Reviews

Metacritic

Friday, April 11, 2014

你對鞋

師奶阿毛:呢對鞋好舊架喇(指住我對腳),四年喇,我都有一對。(要找話題唔該講第二D,唔知我買鞋習慣請閉嘴)
 
我:吓,舊年買架喎,無四年下話...
 
師奶阿毛:我都有一對... (我上年減價時買,最多咪前年貨,點四年啊阿毛... 同埋我估你好少會去HV買卦... )
 
我:咦,係呀?Hogan喎...
 
師奶阿毛:Ecco嚟家嘛... 係咪...
 
我:唔係... 係Hogan (我唔係覺得Ecco唔好,我都有一對因為腳痛要買,不過呢對係Hogan囉師奶... )
 
DIU...

* 啲就快退休嘅阿毛係好L煩。

Wednesday, April 09, 2014

Random Five

1. 今年HKIFF曲終人散,來去匆匆又兩個多星期(其實很懷念多年前一個節期是三個多星期的),放棄了好幾齣很想看的捷克電影,今年只看了廿三齣,比較深刻又喜歡的有這些:Inside Llewyn Davis (Coen Brothers), We Are The Best! (Lukas Moodysson), The Past (Asghar Farhadi), Lilting, 3D Dial M for Murder (Hitchcock), Triptych, Miss Violence and Miele。加多齣都ok的Child's Pose。9 out of 23,其實都算不俗,不過沒有太多驚喜又喜歡到不得了的,最最欣賞的應該就是list上首三齣了。一和三香港應該都會上,大家都有機會看。
 
 
這篇是給我們這些把工作和興趣完全分開的想法合理化的文章。對啊,其實大部分人的興趣和passion不外乎四範:
•a creative outlet—performing, writing, or creating visual art --> ME!
•a cause—the environment, poverty, or race and gender issues
•entertainment—broadcasting, sports, movies, video games --> ME!
•glitz—fashion, fancy cars, decorating
而就是因為多人喜歡,想開始想嘗試就要由低做起兼要抱沒有錢賺/做義工的心態。
 
所以,我們都是繼續努力打那份不太討厭又可以餬口的工作,一邊繼續享受自己的興趣,快樂地生活下去吧... :)
 
 
相信大家都看過布殊的畫作吧,其實都不錯吧,怎麼大家都那樣harsh...
 
 
應該都是布殊的畫展所以有這篇吧。蠻有趣的,「古時」真幸福,可以天天睡午覺的 ^_^。
 
 
打從大學年代已經是Birkenstocks流行之時,雖然一直很多人都覺得它很醜怪,我只大學時代穿過數年一對仿Birkenstocks(太貴吧,學生哥沒錢)鞋子,之後都沒有再買。直至去年足底筋膜炎才真真正正買來穿,還買了兩對,去旅遊一流,其實它真的有助根治足底筋膜炎的。有說they are back!,你會買來穿穿嗎?話說我的chiropractor和他的職員都穿著Birkenstocks工作的,多健康!

少得可憐

每個人都有其長處或能力。

只是沒想到,有些人在某些地方可以付出的,會少得如此可憐。

Friday, April 04, 2014

點對點 Dot 2 Dot

認識多年的友人大銀幕首作,一班好友拉隊於電影節捧場。導演戰戰兢兢,Q&A未完我已經要走人,因為翌日要五時多起床。凌晨時分他們宵夜期間,導演已急不及待問大家給意見。我當然未能用一兩句便交代到我想說的東西了,我說我會寫給你的。睡前快快寫下感想和個人意見,翌日便打了個長電郵給導演。作為朋友,我們當然老實不客氣,想說的都直說。好狠的我們,大家都叫做讀過電影又有多人是半個行內人或傳媒人,難免七嘴八舌,睡得著嘛黃導? :)
 
劇本不錯,是一個不錯的愛情故事。
 
電影用了不少配樂,不過個人則沒有特別喜歡哪一首。
 
中段很多street shots(某程度上故事是需要的),不過有點散亂,像失去了重心,street shots當中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導演是七十後,且是early 70s,也是港島人,電影中好些香港元素都是個人對香港這個家的感覺及回憶,好些都是集體回憶,不過原來是港島或是九龍新界長大的都有點分別,友人當中好些九龍人,都說對當中的一些香港情懷真的沒有太大感覺。我說我小時候是逛銅鑼灣大的,不過沒有預期中的強烈感覺。或許八九十後的觀眾更難有共鳴。
 
語言學校這個setting不是太有說服力,又或許邵音音形象深刻,很難把她想像為校長吧。而且我有點懷疑,現在有沒有香港人去上普通話課?我指的是一大班的課。
 
獨立電影加上資金有限當然有很多限制,不過導演及幕後不少人不計酬勞的真誠付出是看得到的。
 
內地演員蒙亭宜有點像陳法拉,不知道受眾對這個內地來港美女浪漫遇上加拿大回流香港的「慢活」主義男的愛情故事有什麼感覺。
 
電影中有幾幕男主角阿聰(陳豪)和表兄(邵仲衡)與警察的「對峙」都頗攪笑。港女角色倩兒塑造得不錯,很到位。

印象較深刻的是一幕校長(邵音音)著小雪(蒙亭宜)去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,「香港就係咁,你鍾意做咩都可以」(真的嗎???)。又見她授課時從來都沒有笑容,看不到她享受教書的工作。相信導演很想表達要為個人理想不要放棄的精神,值得鼓舞。說實在,我也相信導演就是小撮可以做到興趣和工作分不開的幸運兒(其實一點都不靠運氣!)
 
作為首作,看得出心血和誠意。
 
期待上正場時聽到更多觀眾的反應及感受,相信不同年代的觀眾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很不一樣。

Wednesday, April 02, 2014

看電影送朱古力

沒想到看電影節會有朱古力送。

昨晚看完"Only Lovers Left Alive"離開時和網友發現有小禮物送,有點好奇。原來是Lindt的朱古力。

回家拆開,小卡上印有HKIFF的logo,還有quote。

星期六看Agnes b的首作"Je m'appelle hmmm..."時由於時間關係,放映後的Q&A因要趕下一場而未能留守到最後,也被迫錯過了特別為此片而製的小禮物,很可惜啊。